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撫順鑄銅廠家排名前十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撫順鑄銅廠家排名前十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北京軍事博物館門口的那幾門紅衣大炮我還真測量過。
基本上口徑在120MM左右,基本上相當于當時歐洲12磅炮。
公元1604年(明神宗萬歷二十三年),荷蘭人在中國東南沿海與葡萄牙人的軍事沖突中,使用了一種前裝滑膛加農(nóng)炮,明人史籍中稱為“西洋大炮”。因為明朝人稱荷蘭人為“紅毛夷”,所以這種火炮又有“紅夷炮”的別號,后來清代因滿人忌諱“蠻夷”字眼而改稱“紅衣炮”。該型火炮材質多為銅或鐵,身管長,管壁厚,自炮口到炮尾逐漸加粗,炮身兩側有圓柱型的炮耳,火炮以此為軸可以調(diào)節(jié)射角,配合火藥用量改變射程;火炮設有準星和照門,依照拋物線來計算彈道,精度很高。
萬歷四十六年(1618)后金攻陷遼東重鎮(zhèn)撫順,時任詹事府左春坊的徐光啟上疏建議引進澳門葡萄牙人的西銃練兵守邊。
之后徐光啟便寫信給友人,即時任南京太仆寺少卿的李之藻和江西按察司副使楊廷筠,商議共同出資購買西銃。李之藻也很認同徐光啟引進西銃練兵的建議,于是派遣他的門人張燾去澳門考察葡萄牙人的火炮制造技術以及操炮技術,經(jīng)過考察之后張燾在澳門購買了四門銅炮。
天啟元年(1621)十二月,四門到達北京,這也是西銃第一次進入中央視野。這四門炮剛到北京時試射正常,但在天啟三年的一次演練中卻炸膛一門只剩三門,這四門炮此時是澳門葡萄牙人制造的長身管鑄銅炮,還不是鑄鐵炮。天啟三年(1623),兵部尚書董漢儒則繼續(xù)購買西銃之事。明軍于四月購買了30門大炮。這時候購買的30門大鐵炮就不是澳門葡萄牙人自己造的長身管鑄銅炮了,而是天啟二年(1622)英荷艦隊進攻澳門戰(zhàn)敗后,葡萄牙人從一艘擱淺的英艦上繳獲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撫順鑄銅廠家排名前十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撫順鑄銅廠家排名前十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